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山的馈赠及其诗意的传承
——序陈平军散文诗集《心语风影》蒋登科
散文诗不是一种大文体,而且,作为一种以心灵抒写为核心的艺术样式,不能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那样的娱乐性艺术,所以很难像小说那样有可能得到大量读者的认可和接受。因此,在当代诗歌领域,散文诗的写作者相对较少,但他们大多非常执着,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甚至很熟悉。我从20世纪90年代起关注散文诗发展,偶尔也写一点,所以一直和这个队伍中的许多人保持着联系,经常参加一些相关活动。
最近几年,在诗歌不断受到人们诟病的时候,作为一种精神性、心灵性的艺术样式,散文诗所具有的舒放、内敛的艺术特征,恰好应和了人们克服浮躁、修炼心灵的需要,成为读者最喜欢的诗歌样式之一。《散文诗》或许是当下少有的还能够赢利的纸质文学刊物之一,《星星》诗刊专门出版了散文诗版,其他不少诗歌刊物甚至综合性的文学期刊也都开设了散文诗栏目,还有各种散文诗年选不断推出。有人统计,仅2014年度出版的散文诗年度选本就有多种,比如邹岳汉主编的《2014中国年度散文诗》,王剑冰主编的《2014年中国散文诗精选》,王幅明、陈惠琼主编的《2014年中国散文诗年选》,杨志学、亚楠主编的《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4卷》,汪志鑫主编的《中国散文诗人2014卷》等。而在2011年的时候,还只有邹岳汉主编的《2010中国年度散文诗》、王剑冰主编的《2010年中国散文诗精选》两种。这些都说明散文诗的作者和读者队伍在不断壮大,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大批诗人的长期坚持。陈平军是散文诗队伍中的一员年轻的“老将”,他执着地从事散文诗创作已经超过二十年,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作品,还出版过多部散文诗集。我早就读过他的作品,但第一次见面却迟至2015年4月。当时,吴传玖先生主持的《关雎爱情诗》杂志在四川华蓥、广安举行爱情诗笔会,陈平军应邀参加,我也出席了,于是我们有了见面谈诗的机会。在活动期间,我和平军就散文诗创作有过一些交流,也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创作情况。
仔细想想,我和平军在很多方面都有些相似。我们都属于大巴山人,他的家乡在陕南的紫阳,而我年轻的时候则长期生活在四川巴中,现在也经常回去,虽然大山没有“同饮一江水”的流动意蕴,但多少可以让人体验一番“同沐一山风”的深沉旷远。我还注意到,2015年7月,平军应邀参加了《散文诗》杂志社在甘南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我也参加过这个连续性的笔会,只是比他早一些,那是2005年5月的第五届,在陈毅元帅的家乡四川乐至举行。在与平军不多的接触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朴实、踏实、直率的人。这应该是山里人共有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中往往有一种特别的坚毅,那就是面对艰难而不倒,面对困境而弥坚,对人生充满乐观的向往。
或许是聊得比较愉快,平军在编好他的散文诗集《心语风影》之后,就把稿子发给我,希望我能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想。我爽快地答应了。这中间或许有一点私心,就是希望能够从他的作品中读到当下的大山,读到曾经的自己。这本诗集包括“紫阳”“旅痕”“心语”“烛光”四辑,写的是诗人对家乡、对行旅的感悟,以及他内心的点点滴滴的思索。
平军的诗关注家乡,那是他出生、成长和长期生活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人生底色和生命起点。他的家乡在山中,因此,其作品中总是充满山的意象:雄伟、神秘、坚毅的大山支撑了他生命的脊梁,也支撑着他诗的风骨。当然,雄伟的大山也有柔情的一面,那是大山人独具的灵魂,大山人朴实的爱心。大山带给诗人的除了苍茫、悲凉的感觉之外,更多的是塑造了诗人那种不屈不挠的性格——那是一种超越艰难与苦难的力量,属于人格核心向度的力量。这种特征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他每个时期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纠结着面对、承担与超越这样的矛盾,诗人在这种矛盾之中不断获得诗意的发现,也寻找着精神的出路。《紫阳富硒茶》是平军关注家乡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中有这样的诗行:捋一把原始的素材搓成故事的线条,揉成满腹经纶与思想,焕发青春的光泽。
掬一捧任河秀水烹煮香茗,日月山川、云雾缭绕的巴山灵秀凝聚无边的向往。
一片片含蓄而精致的叶子,冲泡成难以言喻的情调,清冽的茶水漂飞流萤般的心事,诉说着山民们朴素的情怀。
泡你,是泡不完的世间甘苦;
品你,是品不完的人生百味。
富硒茶是紫阳的特产,也是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一种诗意的物象。但诗人并没有描述其外在面貌,而是抒写着他的内在体验,通过茶表达他的“思想”“向往”“情调”“心事”
“情怀”,最终要揭示的是“世间甘苦”和“人生百味”。这哪里是在写茶啊,分明是在写百味人生。只不过,他太熟悉家乡的茶了,于是代表家乡的“茶”就成为诗人寄托人生情怀的物象。
有民歌的地方往往也拥有独特的文化。民歌都是当地民众长期创作、传唱,可以表达当地风土人情的艺术样式,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平军的《紫阳民歌》这样写道:紫阳民歌,从紫阳堡出发,走过乡民们坚毅的额头,在汗水中挥洒劳作的激情,从肩挑背扛的茶马古道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渴盼幸福的心底。一朵一朵开满嫩绿的茶树,泛着洁白的光芒,像一只布谷在典籍的乡村上空盘旋,清脆的嘀鸣,饱含阳光和汗水,还有茶香,默默地渗入我们的内心,从山民坦荡而宽广的内心,我看见一条未经污染的汉江从我面前缓缓流过。
就历史来看,山里人的生活都比较艰辛,但朴实的大巴山人却从艰辛中站起,追求着属于他们的人生梦想。他们依靠自己的奋斗改变现实和人生,体现出一种单纯、朴素而又令人心生敬意的乐观与达观。在并不华丽的诉说中,我们读到了诗人对大山的深爱,对家乡文化和乡亲的深爱。
《白果,白果》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蕴:我这样呼唤着你的时候,略带悲苦的清香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弥漫在白果村的上空,空旷而持久。
这还不够,还要挥舞着巴掌扇动清风,肆无忌惮地把艰辛洒满山野。
从青到黄,毫不悔改。
既然无法控制,那就把对村庄的思恋换算成一种隐忍或者放纵,熬制成一味中药,用所谓坚韧的核作药引,医治老家的疼痛。
这是一篇咏物的作品,诗人写的是一种植物及其果实,但他为这种果实赋予了独特的诗意,“悲苦的清香”“艰辛”都是诗人对故乡的感受,但他更有一种渴望,就是“把对村庄的思恋换算成一种隐忍或者放纵,熬制成一味中药”,“坚韧的核作药引”,“医治老家的疼痛”。在这里,诗人把握了对象的特征,但并没有简单地接受对象的指引,而是将其作为自己抒写内心情感的承载物,并最终创造了诗意的自己。在这里,诗人的诗意发现和主观体验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中读到的依然是诗人对故乡的关爱。
平军的作品很少那种轻飘飘的抒写。这和那种只把散文诗当成“心灵鸡汤”的看法和做法完全不同。他的有些作品甚至具有史诗意味,比如《有关白果村的家族史》,借助大山的背景,通过几个历史的“点”,通过不同时代人物的命运,抒写了一个家族几百年来的历史变迁,而今天的诗人仍然在沉思,在追问:
光怪陆离的斑驳时光中,如何描绘岁月的光鲜?何处安放我最初的家园?
夏央央20岁的生日礼物是男友和闺蜜一起背叛了她她转身就和全城最金贵的男人顾祁琛领了证。从此一路打怪升级,所向无敌。...
黑心堂妹我要抢光你所以东西,包括你的男人无良老公你赚钱来,我来花,还在外面养娇花苏小晚痛彻心扉,天下怎么会有这种人?能赚钱有错吗?心地善良有错吗?...
...
进宫前,顾云黛就被太子困在了厨房里。 进宫后,顾云黛一心想用药膳废了人渣。谁知太子妻妾迟迟无孕,她的肚子里却蹦了个儿子出来。 顾云黛本想母凭子贵安安静...
路一平是个上古修士,亲眼见证了诸神大战中,无数强大的神灵殒落的情景。自此之后,他便躲在深山老林,日夜修炼,发誓没有强大到对抗天地大劫的实力时,便不出来。一...
赵桐芸没想到,死亡不是终结,只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