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百九十七章慎重对待
太子驾临,魏家中门大开,李治很有风度的扶起魏征遗孀,口称“老夫人”。
李治按照李世民的交代,传口谕,魏征于国功高,凌烟阁上当有一席之地。魏家上下跪地拜谢之后。李治又表示,李诚劝谏之下,陛下有悔过之意,下旨重树郑公之碑。
魏家上下这才注意到一直很安静,没什么存在感的李诚在随从之列。
成功收获魏家上下的感激,此事当天就传遍长安。李诚私下劝谏皇帝,为魏征翻案。这事情听起来很神奇,朝野上下都知道,李诚跟魏征不对付,两人没少干嘴仗。
魏征墓碑的事情,不是没人劝谏,李世民却听不进去。辽东战役后,李世民声望达到巅峰,更是无人敢于劝谏。没想到李诚选择这个时候劝谏,并且奏效了。这说明什么?最多的猜测就是李诚的圣眷之隆,无人能比。
李诚不是言官,劝谏君王的事情做的很少,但是这一次出手,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去做了。但这个世界真的不缺聪明人,有另外一种声音表示,李诚敢于在这个问题上劝谏,是因为他在维护君王的身后名。
这个猜测击中了本质,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李诚才不会去劝谏。劝谏皇帝这种事情,说实话李世民刚登基那会还凑合,这都一代圣主了,劝谏真是找不自在的事情。李世民的皇帝晚期霸道的很呢,听劝?不存在的。
李诚继续他低调做人,有限参与朝政,做好东宫工作的风格。太子还在学习期间,每天的事情其实并不少。每次李世民和大臣们商议重要的事情,一定叫李治来旁听。李诚因此也跟着出场,不过很少发言就是了。
李世民对于这样的局面并不意外,这才是李诚的风格。反倒是长孙无忌最近也低调了许多,很少就朝政提出自己的观点。看上上一次的混战,长孙无忌也不是没有考量后果。
虽然没有再打起来,但是李世民还是很满意的。对立的种子已经发芽,朝局还处在平衡稳定的状态,这就很好吧。一团和气的下面,酝酿着有限的对立。大臣们要是上下一心的,李世民这个皇帝晚上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
长孙无忌和李诚也很配合,只要对方开口说话,李诚的表现是东张西望,长孙无忌的表现是低头数蚂蚁。完全是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姿态,但偏偏有在打起来的边缘停顿。
这尺度掌握的好难啊,李诚和长孙无忌好几次在散朝的时候遭遇了,都是平静的对视。用眼神传达语言,“你演的不错”“你也很赞”。
毫无疑问,两人在对方的心里,都变成了头号重视的目标。说实话李诚对此很无奈,长孙无忌是什么身份?他什么身份?被李世民硬架着站在对立面,真的不好受。李世民上本该站在这个位置的是李道宗的,看来李世民对李道宗的认识很清楚,知道他不行。
估计历史上的李世民选择李道宗,也是无人可选了,最后还安排一个李绩策应。奈何李绩在朝争这一块,真的没啥斗志。或者说这孙子就是个阴货,喜欢坐山观虎斗。最后演变出一幕武周的历史大剧,李唐的子孙们说起来都是眼泪啊。
武则天比杀哥宰弟的李世民可狠多了,亲儿子都不放过。权利这个东西,太可怕了。
所以说人的心态,往往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即便是李诚这个穿越者,现在也不复现代低端人群的心态。当然李诚是被逼的,身上背着一大家子人,不甘心做个草民任人宰割,就只能闭着眼睛往上爬。
这日散朝回到家中,武约已经等在书房内,见面便道:“朝廷的封赏下来了,这次没有食邑的分封,都是赏金。内府传谕,着票号支付赏金。”
李诚仿佛看到了一个女霸道总裁,武约脸上洋溢的兴奋,似乎对眼下她掌握的版图很满意。辽东战役,李诚的票号从登州开到了幽州,又开到了平壤。因为票号的关系,昔日那些在北地游荡的商队,归途经过幽州时,金银铜钱都存在幽州票号。
北地的货物,在幽州直接处理一半给海商,经水路到登州然后海商们海路南下江左。海路的出现,分担了运河的压力的同时,也给靠运河为生的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武约絮絮叨叨的讲诉着她的商业帝国最近的事情,李诚面带微笑的听着。一直到武约冒出一句:“最近有御史在谋划上奏,海运风险太大,南粮北运不可走海运。”
关中之地,越来越难以承受长安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李世民已经在洛阳搞了几次,要不是泰山封禅的事情,恐怕李世民已经强力迁都了。
穷是一种病,我得了十年的重病,直到那天我爸出现,让我百病不侵!...
少年第一次进城,住进了女神未婚妻的家中,却被未婚妻处处嫌弃,让他做自己物业公司里的小保洁。然而,在见识到少年的特长之后,未婚妻惊呼不已,当场决定工资翻十倍...
一名身缠七彩恶龙肩扛古老石棺的白发青年,仰望高高在上的诸天至尊万古道祖,淡淡道诸位,我说我这石棺葬过天,你们信么?...
欢脱独宠,沙雕撩夫日常四爷你在干嘛?温酒我在想怎么偷偷溜进爷的心里。四爷发什么疯?温酒为你疯为你狂为你哐哐撞大墙!四爷太医,看看她得了什么病?温酒相思病!这病不思进取,只思你!只有你的美色才能医好我!好想每日摸着你的良心睡觉四爷...
年锦书为了飞仙历经万苦,临门一脚,被死对头雁回活活气死,功亏一篑,重生了!重回年少,她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的天才少年,行啊,骂我注孤生心狠手辣是吧?仙门大会上...
那年,城隍庙中,朱五和朱重八共吃一锅狗肉。那年,朱重八率数骑冲敌大营,七进七出救小五!那年,死人堆里兄弟相拥,残阳如血袍泽并肩。那年,回望濠州,重八城头哽咽,兄弟!…人只有经历过许多才能长大,长成真正的男子汉,然而长大后,我们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