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翰林院是出了名的闲职部门,现在科举榜上提名的年轻人都不想进翰林院,所以导致青黄不接,死气沉沉。藏书阁更惨,今年总共也就招到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自告奋勇报名的易林,另外一个就是榜尾没人要的李思,最后硬塞给翰林院。
虽然翰林院毫无实权,俸禄低油水少,但历代皇帝在比较重要或者难以抉择的国家大事上都喜欢参详一下翰林院的意见,毕竟老翰林们通读史书见多识广,因此在某些方面,翰林院又是必不可少,甚至可以影响到皇上的圣意,所以说翰林院既很无用,又很重要。
这些年来,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不想进翰林院,但皇子们却是一心讨好那些德高望重的老翰林,想要笼络人心,博取好感,没准哪天皇上就会问起他们意见,还可以说上几句好话。
翰林院之所以在历朝历代的党争之中保持中立态度,一是因为自古以来文人都还是有些宁死不屈的风骨,另一个原因是翰林院的老学士都是皇亲国戚的老师,甚至先皇的老师都尚在人世,供职于翰林院呢,所以他们之间有默契不涉党争。
也正因为如此,每次党派之争结束后,新皇登基,都会对三省六部进行清除异己行动,但唯独翰林院却是没人敢动。
皇帝都注重声誉,若是登基后对翰林院一群弱不禁风的文人动手,难免要遭受世人诟病唾骂,遗臭万年。
虽然翰林院保持中立,但并不代表翰林院里的人也都会保持中立,毕竟不同的翰林担任不同皇子的老师,久而久之,自然便会亲疏有别。例如刘诚作为太子的老师自然是倾向于支持太子,孔方作为寿王的老师,对寿王自然是诸多袒护。
虽然刘诚仗着太子的举荐当了翰林院的院长,其实并无多大实权,翰林院里资格比他老的人多的是,并不买他的账。刘诚见撼动不了那帮食古不化的老学究,就只能帮太子暗里发展笼络年轻的翰林院学士。
孔方也是如此。当然,这些年刘诚和孔方的针锋相对也主要体现在学术之上,刘诚认为自古以来长子嫡孙方为正统,太子才德仁义,作为储君乃众望所归,当之无愧;而孔方则是坚决认为一国之君应该能者居之,太宗皇帝便是最好的例子,只要太子失德,更换太子并无不妥。
进了翰林院之后,一听有居所可以申请,易林这种在长安城居无定所的穷书生,为了省去客栈住宿的钱,二话不说便申请了一间。自此以后,除非宇文峰来找他去逛青楼喝花酒,否则易林甚少离开翰林院,每天沉浸在藏书阁里流连忘返。
易林忽然想,管他奶奶冬瓜豆腐的天下苍生呢,若是一辈子当着编撰侍郎这份闲差事,不问世事,每天与这如海洋一般的书籍为伍,也还不错,权当是已经在精神上实现了航海远游的梦想;而且还可以时不时去逛一下青楼喝花酒,何其乐哉。
但他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不对,古人还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书中的记载只能靠想象,名山大川,天涯海角,若不能亲眼所见,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况且青楼花酒虽然其乐融融,但毕竟也是镜花水月,无法长久啊。
这日,易林又开始在藏书阁翻箱倒柜地找他的那本《航海图志》,这是他做梦都想得到的书。虽然坊间关于这本书的信息都是些传说,但易林坚信这本书是存在的,而且很可能便放在这藏书阁中。当年唐太宗下令由翰林院主导,收集天下奇书孤本,放于藏书阁中,而且家中有古籍并主动捐赠者,最高可赏赐千金。
原本易林认为,《航海图志》到底在不在藏书阁,进去一找便知,但他完全低估了藏书阁之大。藏书阁共有阁楼七座,阁楼之间底层相互连通,通道两旁的石柱安放有长明灯,常年灯火摇曳,不分昼夜,石柱与石柱之间的墙上挂诸子百家画像,栩栩如生,一看便是出自名家之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七座阁楼,高低相依,最高的主楼高达七层,像一座巨大的琉璃宝塔,副楼都是两层高,在主楼四周相拥,其中,主楼是藏书,副楼是放一些奏折卷宗之类的官方文书资料。
藏书阁主楼,每层方圆百米之宽,其中底层达五米之高,每一层以楼梯口为起点,分隔成多个区域,纵横交错摆满了巨大书架,所有书架都是由底及顶,布局犹如一个巨大的八卦迷宫。除了数不清的书架,还有好几个区域被划分为储藏室,摆放着许多杂物与箱子,箱子里各种当年收集回来的旧书残籍,至今无人修葺。
藏书阁的中央位置,有圆形空间,由底层直通阁顶,是为虚空。两根由铁水浇注而成的参天巨柱,从地底上升直穿七层楼,抵住屋顶,就像太极的阴阳双眼。而底层在阴阳柱之间的中心位置建设有一个池子,名为藏龙池。藏龙池高两米,宽五米,两面放的不是清水而是墨水,常年散发书墨清香,故又称墨池。当年为了制作这一整池难以凝固的墨水,可是动用了长安城里所有的颜料作坊,日夜赶工,十天十夜才完成。
藏书阁大到让易林瞠目结舌,藏书之多也让易林既兴奋又绝望,想要从中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无从下手。底下三层倒还好,放的都是些常用的书籍,查阅的人稍微多一些,分类索引编号也都非常准确,找起书来也很准确方便。四层以上,就完全乱了章法,放进去的书籍五花八门,难以分类,甚至有些用各种不知是什么文字符号写的书,压根无人能动,只能是那个书架有空位就随意摆放进去。
另外,还有很多残缺古籍、不知名的野老遗书,也都是胡乱摆放,压根没有规律可言,更没有人去修葺,估计这些书放进去之后,就从来没有人再来看过。易林心想,这要是一本一本地找,得找到何年何月啊!
翰林院藏书阁的编撰侍郎应该是整个朝野之中最无关紧要最闲散的职位了,就连御厨里的厨子听了都要摇头,说什么前途尽毁。若是能当翰林院里的学士,听起来至少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还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但藏书阁的编撰侍郎却是说出去都让人嗤之以鼻。
藏书阁虽然大,但除去一些不识字只懂打杂的小童太监,正儿八经任职的只有不到五人,其中有两人还是挂职的,其实本人早安经告老还乡了,只是一直没有除名罢了。目前与梁羽同届被安排当编撰侍郎的还有一个叫李思的书生,此次科举刚好上榜,三省六部的其他职位已经安排满,所以就只能扔到藏书阁来了。
在易林和李思之上的还有一个老翰林学士,听说他当年是和李太白一同贬至藏书阁的,平日里甚少与人言语,只顾埋头工作,不是在修葺古籍,就是在编撰史书。李太白擅自离开翰林院,不知所踪之后,这位老学士更是不招人待见,在藏书阁里形影单只,踽踽独行。
如今老学士已经年过花甲,满头白发,时常在藏书阁的角落里蹒跚而行,喃喃自语,似疯似癫。他时而独坐窗前,时而闭眼静思,时而仰天长啸,时而低头悲鸣。若不是因为他曾是当今皇帝的老师,估计早就被赶出翰林院了。
易林和李思好几次向他打招呼,他都置之不理,只是微微睁开眼,然后扬了扬手,示意两人离开,该干嘛干嘛去,不要打搅他思考。
其他人都以为这位老学士是因为年纪大了,得了失心疯,所以才会疯言疯语,只有易林觉得他话语中条理清晰,并不像是胡言乱语。
此时老者在巨大的书架跟前盘膝而坐,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像一尊活佛。
有一次易林好奇这位老学士每天到底都在想些什么东西,于是问道:“老先生,你每天除了看书便是闭眼静思,到底在思考些什么呢?”
老者瞥了易林一眼,怔了许久,忽然淡淡说道:“我在思考宇宙运行的规律,人类发展的奥秘。”
他武艺高强,使彪悍的警花为之倾倒。他医术绝代,让妩媚多情的女院长投怀送抱。他书画无双,令娇俏柔弱的校花朝思暮想。他仙法绝伦,被妩媚多情的女明星狂热倒追。当他的双眼开启透视功能之后,他总是会对身边的美女作出友好的提醒和我说话前,请先穿好衣服。他是林成飞,一个获得仙人传承的普通学生...
沈家太子爷对女人出了名的挑剔,向暖却靠着那张和他白月光三分相似的脸成功被挑中。她扮演着乖巧懂事天真懵懂的小白花,尽心尽力的做好替身的职责。沈宴时对她也大方,她跟他这两年得了不少好资源,让她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龙套,被捧成了小有名气的二线女明星。直到白月光本人回来,向暖乖巧自觉的提了分手,沈宴时无所谓的放她离开随你...
被女友甩后,周小昆接到了老爸的电话儿子啊,咱家其实有座矿,你是个富二代啊!穷了二十年了,原来自己是个富二代,周小昆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一剑生,一剑死,大家都忙,用剑说话!惹我不算事,惹我妹要你命,不服开干!从得到最牛逼的剑,最无敌的传承开始,注定这一路上我要牛逼轰轰,直到我的脚踏在神魔的肩上,我的剑斩开云霄,九天任我行。就这样,我以为在这世间,我是最牛的,等小雨出现,我错了,她可是一统万帝的至高神帝。对了,你们还不知道,小雨是我的妹妹,亲的那种。...
你有血脉至尊无上?我有神魂镇压四方!你有秘法千千万?我有无上神体,变幻无常!你有无尽疗伤圣药?我自无限涅盘,越挫越勇,越伤越强!天地灵界,神魔动荡,万族林立,谁主沉浮?道心在此,神魔难阻,荡九天,诛邪魔,逍遥天地,大千世界,唯我不败!...
不要了疼。忍一忍,马上就好了。男人抓住她的手,为她擦药。男朋友敢玩劈腿,她就敢给他戴绿帽子。她倒是要看看,最后谁先玩死谁。只是,三无老公摇身一变竟然成为了A国人人趋之若鹜的新贵,苏简溪接受无能。她的丈夫确实没车没房,但人家有别墅有游轮还有私人飞机啊。都说苏简溪是狐狸精,傍上金主不说,还让人家当了接盘侠。事后还是厉霆骁亲自辟谣是他追的苏简溪,孩子是亲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