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一次,商汤王的左相仲虺因公事从有莘国过境,逗留数日。伊尹便借招待他的机会,多次与他接触。交谈中,仲虺发现伊尹是个难得的人才,回国后,便将伊尹的详情禀告了商汤,并借商与有莘国结亲之机,要求让伊尹作为陪嫁奴隶。这样,伊尹就来到商汤家中。但商汤认为一个奴隶不可能有多大本领,仍让他去当厨师。伊尹常乘机接近商汤,利用烹调作比喻向商汤陈说政治见解,先后达七十次,商汤均不为所动。
一天,伊尹故意将几样菜蔬或做得淡而无味,或做得咸不入口,一同献给商汤。商汤大为不满,立刻召伊尹前来问话。伊尹对商汤说:“大王,烧菜既不能过咸,也不能太淡。过咸则难于下咽,过淡则无滋味。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啊!既不能操之过急,急则生乱;又不能松弛懈怠,懈怠必然国事荒疏。”
伊尹停顿了一下,见商汤听得聚精会神,便继续说:“如今,夏王桀荒淫无度,昏庸暴虐,民心尽失,天下纷乱,黎民百姓饱受其苦,恨之入骨。而大王您以仁德治国,伸张正义,取信于民,已是众望所归,为当今天下惟一贤明的君主。您何不适时起兵,伐夏救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呢?”随后,伊尹详尽分析了天下大势,论述了消灭夏朝的具体步骤和策略。
商汤这才发现伊尹是个杰出人才,当即宣布解除他的奴隶身份,并任命他为右相,与仲虺一同辅佐朝政,共同筹划灭夏大计,终于大功告成。
伊尹的事例说明,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不能看他的身份,不能看他的财势,不能看他的学历。有的人瞧不起地位低的人,认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有失身份。其实,在生活中,伊尹不止一人,其中多数人未能立业扬名,但不等于他们的学问没有价值。我们看见的某个厨师,说不定他是一个尚未发迹的伊尹呢!我们看见的某个老钓翁,说不定他是一个尚未发迹的姜子牙呢!我们看见的某个小商人,说不定他是一个尚未发迹的宁戚(齐桓公的大臣)呢!向伊尹、姜子牙、宁戚们求教,怎么会有失身份呢?
即使对方不是伊尹、姜子牙或宁戚,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也值得我们请教。如此积少成多,“集众美于一炉”,必成十分学问。
子夏哲学
子夏是儒学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据后人考证,子夏一派较多地承担了儒家典籍的整理工作。在学术上,子夏比较注重实行价值,这就难免多了一些功利色彩。孔子死后,儒学分为多个派别,子夏即是其中一派。
一言一行皆有学问
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有的人毕业于名牌大学,不一定有学问;有的人从未进过学校的门,不一定没有学问。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其意是说:敬重贤人,孝敬父母,忠于职守,诚信待人,这种人哪怕没有读过书,我也要说他有学问。这并不是说读书没有用,而是说光读书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做人的经验、办事的技巧不是课本上能够学到的。
尤其是做人的学问,对许多只会读书的人来说非常欠缺。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在如何做人方面关注不够,即使毕业于名牌大学,将来走上社会,仍然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因为知识技能仅仅是应用工具,做人的学问却能告诉人们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工具。好比一辆车,尽管它很豪华,很漂亮,如果驾驶技术不好,不懂交通规则,难免不出车祸。那还不如骑一辆破自行车稳当呢!所以说,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大学问。
如何做人呢?按子夏的说法,能做到敬重贤人、孝敬父母、忠于职守、诚信待人,大概也差不多了。
敬重贤人有什么好处呢?能够体现谦逊做人的风度和教养,能够赢得他人的尊敬。在生活中,很多人瞧不起那些才能高、品行好的人,这恰恰暴露了自己不辨贤愚、狂妄自大的毛病。懂得敬重贤人,至少能证明你心有天平,懂得好坏,这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
春秋时,魏文侯乘车从贤士段干木居住的巷子前经过时,站起来,双手扶着车前的横木行礼。随从奇怪地问:“您无缘无故行什么礼?”
魏文侯说:“我是在向段干木致敬啊?我听说,段干木把操守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拿我的君位交换他的操守,他也绝不会同意,我又怎敢对他傲慢无礼呢?段干木在德行上显赫,我只是在地位上显赫;段干木在道义上富有,我只是在物质上富有啊!”
随从挺纳闷,你的态度再恭敬,人家也看不见啊!魏文侯说:“他看不见没关系,我却不能不表达我的心意。”
魏文侯还经常赠送礼物给段干木。但段干木不肯接受,他也不勉强,以示对段干木人格的尊重。魏国人听说魏文侯礼遇段干木,都十分高兴,还写诗颂扬这件事。
后来,秦王想出兵攻打魏国,司马唐劝谏道:“段干木是有名的贤人,而魏文侯礼敬他,天下没有人不知道。我们攻打魏国,会遭到唾骂啊!”秦王就取消了进攻魏国的计划。
这就是尊重贤人的好处。你的行为不但让人欣赏,也能自然而然地让他人将你归入贤人之列。
孝敬父母有什么好处呢?父母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不孝敬父母,岂不是忘恩负义吗?一上忘恩负义的人,怎么能得到他人信任和帮助呢?而且,父母血脉连,是最关心自己、疼爱自己的人,也值得自己全心关爱啊!
很多人开始忙于事业,忽略了父母亲情,等到父母不在了再来伤心痛悔,不是太迟了吗?
孔子的学生子路认为,孝敬应该及时,不要等候将来。他说:背着重东西走远路的人,想休息不挑选地方;家里贫穷、父母年老的人,找工作不挑选待遇。从前,我侍奉父亲时,自己吃粗粮野菜,却替父母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米。双亲去世后,我到楚国去做官,跟随我的车子有一百辆,积累的粮食有上万钟,软褥子迭起来坐,饭菜摆满了桌子。这时候,我希望再回到那种吃粗粮野菜、为双亲背米的日子,己经不可能了。用绳索串起的干鱼,能保存多长时间不被虫蛀?双亲的寿命,就像阳光透过门缝,转眼就去了!草木想要继续生长,霜露却不给予机会;儿子想要侍奉父母,双亲的寿命却不能等待。所以说:家里贫穷,父母又年老了,做儿子的不管待遇多少也该外出工作啊!
忠于职守有什么好处呢?在绝大多数领导者眼里,一点忠诚胜过更多智慧。一位大师说:“假如把智慧和勤奋看作金子那样珍贵,那么,比金子还珍贵的就是忠诚。”
但是,忠诚绝不等于“愚忠”。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忠诚”二字的理解是尽职尽责,该说的话说了,老板不听从;该做的事做了,老板不认同,那是老板的问题,跟自己没有关系。
曾子曾经居住在鄪国,跟鄪君的关系很好,经常提合理化建议。但鄪君贪图享乐,不肯听从。有一年,鲁国将要攻打鄪城,曾子就向鄪君辞行说:“我要暂时离开,等敌人走了再回来;请帮忙照看一下我的房子,不要让猪狗进去。”
鄪君不高兴地说:“我一向善待先生,没有人不知道。现在鲁国人要来攻打我,您却要离开我,我为什么还要帮您照看房子?”
过不久,鲁国人攻占了鄪城,并公布鄪君十条罪状,其中九条是曾子平日跟他争论过的。鄪君意识到,责任确实在自己,曾子对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不能怪他。所以,鲁国军队撤走后,鄪君修好曾子的房子,亲自去迎接他的到来。
这就是曾子对于“忠”字的理解,他虽然强调“事君能致其身”,却不愿意让自己的性命糟蹋在老板的愚蠢手里。后来以儒学为纲的封建王朝,要求臣子绝对服从、绝对效命,显然是篡改了孔门绝学。我们现代提倡忠诚,只要做到曾子这样就可以了,不必“愚忠”。
诚信待人有什么好处呢?颜回曾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立身”,孔子的回答是:谦恭、尊重、忠诚、守信,可以立身。保持谦恭就能免于受众人所忌;尊重别人就会受到别人爱戴;待人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坚守信用别人就会依赖你。有人爱戴你,有人帮助你,有人依靠你,你一定能免除祸患。这样的人可以治理国家,何况安身立命呢?从孔子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诚信是立身之本。
以人为师,别好为人师
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有一种人,喜欢帮别人指出错误,贡献高见,例如工作方法、交友方式、对时事的看法、某部电影或文章的精彩与不当、衣服与发型……总之在任何事情上他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乐于贡献出来。这种人,我们可称之为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者,并无坏心眼,可能还是古道热肠的人,对旁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所以主动出谋划策。问题是,他的兴趣在于做“老师”,而不是当“学生”,平时难免疏于学习,对事物缺乏深刻了解,那么他贡献出来的意见多半是想当然,而非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确凿无疑的事实,其价值令人怀疑。那么,他的好心就不能给带来好结果。另外,多数人不愿在别人面前当学生,看见别人以老师自居,心里就不痛快。好为人师既不能给别人带来好结果,也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心情,有什么好处呢?难怪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与世无争,与人无忧,碧天海阔的海岛,广阔无边的牧场,历史沉淀的庄园,没事考考古,发掘发掘史前文明,没事修修仙,畅游天地之间yy爽文。...
问何为大? 答再无可比较者,为大。 问何为道? 答无始无终,无形无名,无边无际,无师无上者为道。 问何为宗? 答...
黑心堂妹我要抢光你所以东西,包括你的男人无良老公你赚钱来,我来花,还在外面养娇花苏小晚痛彻心扉,天下怎么会有这种人?能赚钱有错吗?心地善良有错吗?...
绑定系统,只有林风可以看到出现在现实世界的各种宝箱。开启宝箱,获得各种技能道具卡牌药剂金钱等等,宝箱里的奖励实在是太丰富了!可是,想要收取这些宝箱,必须将自己的手掌贴在宝箱上,然后静等十秒钟的时间,期间还不能被打断...
苏颜是个吃货,也是个学霸,二十七岁大龄单身,误注婚恋网被系统坑了一把,推送回八十年代寻找命定匹配的爱人。被穿越的苏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渣男戏弄感情,被小姑子推下池塘,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居然连录取通知书都被后奶奶撕掉了身边有极品,爹娘还忒老实,这些都不怕,她手撕白莲脚踩人渣,还要发家致富觅爱郎。她立志要当这个时代让人翻白眼的个体户,要开轿车住洋房,要富得流油腰缠万贯,要引领时尚界的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