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亲疏变通法则朋友敌人不必分得太清(第4页)

假设你有一个仇人,他给你年薪一百万,聘请你当总经理,你干不干?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我干!”这时,敌对关系就变成了朋友关系。

其实,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统一规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解决问题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人际交往而言,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是既对立,又相互依赖。你与最要好的朋友之间,也有对立面;与最仇恨的敌人之间,也有依赖面。处理人际关系,就要看彼此是依赖面大,还是对立面大,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是一条铁的规律。任何感情用事、意气用事,都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必将最终导致失败。

朋友敌人都不是一成不变,是敌是友,完全取决于你的操纵能力。人人都有欲望,而且每个人的欲望不尽相同。如果你善于站在对方角度,了解他的欲望,并因势利导,任何人都能变成你的朋友,并为你所用。孔子的弟子之一子贡游说四国的真实故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春秋时,齐简公派大将国书率大军进攻鲁国。鲁国实力不济,形势岌岌可危。子贡自告奋勇,决心以三寸不烂之舌拯救鲁国。他知道国书与齐相国田常是政敌,于是,他来到齐国,对田常说:“忧患在外面,应该先攻弱敌;忧患在内部,应该先攻强敌。你现在让国书去攻打弱小的鲁国,不是让他建立功劳、培养势力,而削弱你自己吗?”

田常一听有理,忙问怎么办。子贡告诉他,应该让国书去攻打强大的吴国。田常为难地说,齐国大军已向鲁国迸发,中途改道进攻吴国,没有道理。子贡表示自己可以为他找到理由。田常欣然应允。

于是,子贡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吴国。他知道吴王夫差野心勃勃,做梦都想成为霸主。于是,他对夫差说:“假如齐国吞并鲁国,实力增强,必然转攻吴国,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伐齐,这样,大王不但可能获得扶助弱小的美名,又可向诸侯显示实力,称霸天下指日可待。”

夫差一听就动心了,可他又担心大军出发后,越国会趁虚而入。子贡表示,愿意为他解除后顾之忧。他知道越国跟吴国有亡国之恨,时时图谋复仇。于是,他来到越国,对越王勾贱说:“心中的图谋被敌人知悉,是很危险的事呀!现在吴国想出兵伐齐,却怕越国乘虚而入,是不是对大王有所杯疑?”

勾践大吃一惊,忙问怎么办。子贡劝他出兵助吴国伐齐,以打消吴王心中的疑虑。勾践欣然应允。这样,吴越联军便浩浩荡荡向齐国进发了。子贡知道吴国必胜,到那时,吴国可能会趁势进攻晋国,兼并鲁国。为了消除隐患,他又跑到晋国,劝晋王早做准备。

后来的事一如子贡所料:吴军与齐军大战,大获全胜,齐军主帅国书死于乱军之中。吴军乘胜进攻晋国。晋军以逸待劳,击退吴军,吴王夫差铩羽而归。鲁国之危顿时解消。

本例中,子贡抓住各人最渴望或最担心的事,施展如簧口舌,把他们都变成了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朋友”。

人人都有欲望。只要有欲望,就有心理突破口。所谓“壁立于仞,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那谁都拿他没办法。不过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所谓“无欲”的人,只不过是欲望与常人不同罢了。只要你抓住了他的欲望,他就能成为你的朋友。

在生活中,因为利害冲突或其他原因,某个人与你为敌,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针锋相对,必将使矛盾激化,冲突升级,加重双方的仇视心理。即使一方凭借权力或武力去压倒对方,那也只能造成压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的状况。最高明的方法是克己忍让、化敌为友。这样,你不仅消除了心腹大患,还能获得真诚的拥护者。

古时有一位国王,在领兵跟敌国作战时,遇到顽强抵抗。战争异常残酷,持续了几个月之久。

一次,敌方将领想出一个“擒贼擒王”的计策——派一位武士行刺国王。这位武士骁勇机警、行动敏捷,他躲开岗哨,想从马棚偷进国王的卧室。不料,国王的马非常通灵,见有异客入侵,便嘶叫起来。这个情况是武士事先没想到的,他拿不准应该杀马灭口、继续冒进,还是脚底抹油、赶紧开溜?

国王听见马鸣声有异,估计出了情况,手持宝剑出来察看,发现了刺客。他一声招呼,卫兵们便蜂拥而来,向刺客扑去。武士知道此番性命难保,想举刀自刎,却已经来不及了,被卫兵们捆得结结实实,扔在地上。

这时,卫士长跑过来,一面向国王自责疏于防范之过,并请示如何处置这名刺客。

国王走到武士身边,厉声问:“你是来偷马的吗?”

武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答应一声,心里却想:我是来取你性命的,怎么说我偷马呢?

国王回头对侍卫长说:“这家伙一定是来偷马的。现在是战争时期,老百姓都很穷,想偷马卖钱,情有可原。把他放了吧!”

侍卫长急忙说:“不能放!他明明是来行刺的,不是来偷马的,应该将他就地正法。”

国王说:“他明明是个偷马贼,为什么说他是刺客呢?我看他也是一条好汉,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干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把他放了吧!”

侍卫长无奈,只好把刺客给放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称颂国王心胸宽广、爱惜人才。各地的勇士如潮水般涌来投奔他,他的军队实力大增,很快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后来,国王统一了北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这位国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量。圣经说:“原谅你的仇敌。”这并非道德说教,而是经验之谈。因为原谅仇敌可能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原谅仇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很难克制自己的仇视心理;一方面,在操作上很难做得恰到好处——带着鄙视、不屑心理予以原谅,反而成为新的仇恨的苗头。只有带着尊重的心理予以原谅,才可能完全收缴对方心中的锐器。

总而言之,“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般而言,双方依赖面大,两人就是朋友;对立面大了,两人就是敌人。

人在世界上,有一个敌人不算少,有一百个朋友不算多。所以,要尽量让别人对自己有所依赖,或者让自己对别人有所帮助。这样你就有很多朋友而少有敌人。万一非跟某个作对手不可,也要带着公平竞争心理去做事,而不要带着仇视心理,非消灭对手不可。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带着固定的关系看待敌友关系,不要把朋友、敌人分得太清。要尽量与人为善,让朋友永远是朋友,把敌人变成朋友。

行大事者不计小仇

古人也说:“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千万不可忘了,反之别人倘若有愧对我们的地方,应该乐于忘记。

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也有一句名言:“我只记着别人对我的好处,忘记了别人对我的坏处。”难怪卓别林深受大家的欢迎,拥有很多知交!

乐于忘记,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有益的呵护。“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疯狂报复,最后害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何苦呢?

乐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乐于忘记,也可理解为“不念旧恶”。人是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你不念恶,礼义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表示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其诚,改“恶”从善。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时候,曾三次南征张绣,第一次失败,第二次获胜,第三次互有胜负,基本上打了个平手。

曹操未能消灭张绣,但张绣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攻许都,南边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在南征中,曹操损失了爱子曹昂、心腹战将典韦,虽然胜负未分,仇却结得不小。

后来,曹操接受谋士的建议,先东征吕布,平定了徐州,并打败了袁术。

公元199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一线对峙。

考虑到袁绍实力强大,曹操认为应该将张绣拉拢过来,共同对付袁绍。至于以前的仇恨,只好抛在一边。

这时袁绍为了对付曹操,也派使者来到穰城,约张绣出兵进攻许都,同时还给张绣的谋士贾诩写了一封亲笔信,以联络感情。

热门小说推荐
死亡招待所

死亡招待所

新交了个漂亮的女朋友,她居然自称小骚?正常人谁会给孩子起这种名字?看她前凸后翘一张范爷似的狐狸脸,叫什么其实不重要。何况她特别开放,交往没多久便拉着我去招待所,说要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哇哈哈,女人半夜拉男人进招待所还能有啥惊喜?准备好全套装备,今晚我就要开副本拿下她一血!没想到这荒僻的招待所中,只有惊悚和恐怖。...

从道果开始

从道果开始

地球青年陈季川因车祸意外死亡,穿越到仙侠世界,并获得无上法术道果。  一切从‘道果’开始    PS已有均订过万的完本小说黄庭道主...

宋成祖

宋成祖

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在位十有七年,九州不全。太宗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取太原,伐契丹,高粱河,驴车梦断。及至靖康赵桓,奋六世之颓靡,翼护...

鬼夫难缠

鬼夫难缠

一串玉石手链,意外的将我和他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从此以后,我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挖坟斗小鬼周游在各种牛鬼蛇神之中。不仅如此,我还成了那位爷的保姆丫鬟兼暖床的工具。可素,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好青年,怎么可能就屈服在那阎王爷的淫威之下?就在我要卷铺盖卷儿跑路的时候,却被一双白白嫩嫩的小手给抱住了腿麻麻,你要去哪儿?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更是齐刷刷的喊着嫂子。怎么看我都看掉进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大坑。我只能流下了两条宽面条泪...